-
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中国自隋至清1400年间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经过不断摸索所创立的制度。中国官员的来源,先是经过商周时期的世袭制,后又
-
《文献通考》是从上古到南宋的权威典章吗
全书分出24门,目录卷数依次为:田赋考7卷,钱币 考两卷,户口考两卷,职役考两卷,征榷考6卷,市籴考两 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5卷,选举考12卷,学校考7卷,职 官考21卷,郊社考23卷,宗庙考1
-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明朝的断代史吗
谷应泰〔1620~169(0,字庚虞,号霖仓,直隶顺 天府丰润县,即今河北丰润人。1647年进士,历官户部主 事、员外郎、浙江提督学政。他雅好经史,博闻强记,“夙 有网罗百代之志。”即任之后,即设
-
《廿二史札记》是清朝的著名史书吗
二十四史是以纪传体编写的一套史书,记录我国五 千多年的历史事件,是了解中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的 资料宝库。这一套史书包括子卷在内,共有3296卷,如果一 天读一卷,要九年的时间才
-
《圣武记》是一部记述清代历史的专著吗
魏源进行清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大约始于道光九年 左右。这一年他应考清廷礼部考试未中,于是按惯例纳赀任 内阁中书。内阁是清廷掌管政令草拟和颁布的机构,故对清 政府历代政令、典章制度和文献
-
《通志》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通史吗
为不中断学业,他和堂兄郑厚,在莆田附近的一座 山上筑茅屋,埋头读书30年,学识渊博,自负不下刘向、扬 雄,但不应科举。宋室南迁之后,曾致书南宋官员以自荐, 表示“使樵直史苑,则地下无冤
-
《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的学术专著吗
章学诚〔1738~1800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 人。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知识分子的家庭里。早年随父在湖北应城县署读书,曾参与编修《天门县 志》。从青少年时代起,章学诚对历
-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吗
刘知几自幼爱好史学,11岁时他听父亲为诸兄讲 《春秋左氏传》,听得十分入神,待他父亲讲毕,他能马上 复述一遍。他的父亲转而为他讲授《左传》,只一年时间, 便全部讲诵完毕。他读书,不囿于
-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吗
他在晋呈《通鉴》的表文中说:“每患迁、固以 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 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 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
-
列传五十六
索额图明珠余国柱佛伦 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第二子。初授侍卫,自三等洊升一等。康熙七年,授吏部侍郎。八年五月,自请解任效力左右,复为一等侍卫。及鼇拜获罪,大学士班布尔
-
列传五十一
郝维讷任克溥刘鸿儒刘楗硃裴张廷枢 郝维讷,字敏公,直隶霸州人。父杰,明崇祯进士。顺治初,授行人,迁户部给事中。迭疏请开经筵,祀阙里,废斥诸臣才堪录用者量予自新,朝贺大典内监不得入班
-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断代史吗
《元史》 一书是根据实录、后妃功臣列传及诸家所撰行状、墓志、表 志及《经世大典》等书而作,保存了较多史料。此书编修时 早,元灰之当年就筹办,第二年开修,且编刻印速度快。由 于较仓促,因
-
《金史》是女真几代人集汇的成果吗
在史料剪裁及记述方面,《金史》处理也比较得 体。其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一般记载比较详细,从而反映 出其历史全貌,避免了像《宋史》那样详略失当、比例失调 的现象。记述历史事实也比较客观
-
《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吗?
《宋史》496卷。“二十四之一”,纪传体宋史。主 要作者脱脱〔1422~14520 ),文称脱脱不花、普花可汗,官 中书右丞相,主修宋、辽、金三史,为元代史学家。《宋 史》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有
-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私撰的一部断代史吗
《旧五代史》是适应宋初的政治需要,急忙修撰而 成的。在欧阳修诞生的时候,北宋社会产生了许多新的问 题。显然,《旧五代史》已不足以解决新时代问题,该有一 部新史取代旧史了。《新五代
-
《新唐书》是一部记载唐代历史的断代史吗
宋仁宗〔1032~1063〉,诏大臣宋绶讲授唐史。仁 宗认为《旧唐书》修撰的不好,一是“纪次无法,详略失 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 ;二是作者为“衰世之士,气力 卑弱,言浅意陋,不足以
-
《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魏征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后曾出家为道士。但他 在青少年时代,就落拓有大志,好读书,经史“多所通 涉。”在隋末天下大乱和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的形势下,他参 加了瓦岗军,后瓦岗军失败,他跟着
-
《晋书》的精华表现在哪些章节
《晋书•卷一 •帝纪第一 •宣帝》: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 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 乐。竞智力
-
《晋书》的列传是做得最好的吗
《晋书》的修撰,是根据唐太宗李世民的诏令,于 646年开始,至648年完成,历时不到三年,参加编写者如 T: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三人为监修;来济、陆元 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