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的和谐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儒家的和谐思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观念 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礼的运用,最为可贵的地方就是能够保持和谐。孔子提出以宽厚
-
孟子智慧中“人和”思想的重要性
孟子智慧中人和思想的重要性 孟子曾经在《公孙丑上》一书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这一观点极大地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公孙丑上》的原文是这样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
从儒家“慎独”思想中学到了什么
从儒家慎独思想中学到了什么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自我修身的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精髓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精髓 第一,返璞归真的自然管理理念 道家所倡导的是一种返璞归真,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纯洁无瑕,没有掺入任何人为因素的自然管理理念。在道家看来,当时社会的物欲横流,人
-
利用老子的道德自化原理,加强道德建设
利用老子的道德自化原理,加强道德建设 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对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自然现象的一种高度概括。但是道家的这种概括仅仅是一种整体的结果,缺少具体的方
-
无用是最大的用、无用和有为之间的关系
无用是最大的用、无用和有为之间的关系 无用是最大的用 (加图)下图是我的新作。我画了个圆圈,圆圈的中间有一点,这一点是庄子。庄子在中间,在环中,他到这个圆的哪一个半径都是一样的。环中,
-
彻底无为和绝对的心灵自由
彻底无为和绝对的心灵自由 庄子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了他的事情,只有两百多个字。庄子是蒙地方人,即安徽省蒙城县,他曾经在蒙这个地方当过漆园吏,就是做漆器的一个
-
柔弱胜刚强与大器晚成
柔弱胜刚强与大器晚成 我父亲喜欢《易经》,喜欢《老子》。他经常给我们一句两句地讲,我们当时没有看的可能,因为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过关,看《老子》,必须古文非常好。我对《老子》感兴趣应该
-
明明德一一发现本真之德性
明明德一一发现本真之德性 ,《大学》是步入大德之门,也是《论语》《孟子》的内核,可以说是读四书的第一步。如果理解了《大学》,再读《论语》《孟子》的时候,就知道它们源自《礼记》这篇文
-
止于至善不是停滞不前
止于至善不是停滞不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程伊川先生讲,必须用新民,而不能用亲民,用亲民就是讲,《大学》的文章,好像是为统治者写的;在新民寄托了整个社会成员的更
-
孟子是儒家之集大成者
孟子是儒家之集大成者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儒学里面没有孟子,会是什么景象呢?能够总揽全局、集其大成,全面发展孔子的理论的,非孟子莫属。孟子在《告子章句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
-
儒家孔子给领导者的建议
儒家孔子给领导者的建议 在对待仁的评价上,孔子是很严格的。他讲,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察其所安,他今天所专注的是什么。人焉廋哉,廋就是可以掩盖。这样的话,人哪里可
-
儒家仁爱就在身边
儒家仁爱就在身边,仁是孔子的一个大的徽号,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有一个心灵的根。这个心灵的根是什么呢?我想这是与生俱来的良知。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他这种善的根源,来自亿万年时间自
-
认为国学阻碍了中国现代化是一个误会
认为国学阻碍了中国现代化是一个误会 很多人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鲁迅、瞿秋白这样一些人反国学。大家回顾中国历史发展和文明发展,有很多人说儒学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我想,造成这样的误
-
学国学入门,学习国学的目的
学国学入门,学习国学的目的 西方人讲中国是汉学,汉学其实在中国有个特定的用意,就是乾嘉之际,中国很多考据学家们,像钱大昕、桂馥,他们认为末明性理之学是末学,而称自己是汉学,和今夭西
-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如何修行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如何修行 (一)知足寡欲 庄子承老子之说强调虚静恬淡,抱神以静。用现代语言来诠解,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善于驾驭自己的欲望,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这并
-
道家做人的修行:突破、战胜和切断各种欲望
道家做人的修行:突破、战胜和切断各种欲望 庄子特别重视养生。所谓养生,简单点说,就是让生命良好地延续下去,精神饱满地行使世间职责。为了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提出了决绝之道即突
-
修养的关键在于颐养人的精神和灵魂
修养的关键在于颐养人的精神和灵魂 庄子认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单独存在。庄子著《养生主》,其基本思想就是要养护生之主。这个生之主不是人的形体,而是真君或真宰,即人的精神。因此,养生
-
道德完善之人才能通达生命的真义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提出仁者寿。他认为具备仁慈、友爱、宽厚、善良品德的人可以健康、长寿。这种思想影响到古人把长寿、康
-
保持自我本性,不要随波逐流
庄子主张追求自然,顺其自然,遵循万事万物发展规律。他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天不能胜人,人亦不能胜天。因为天与人不应是对立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 庄子认为,人与自我的关系应